“今年藜麦价格好,收购价一斤5元左右呢。”9月20日,沽源县藜麦种植大户郝鹏飞站在一眼望不到边的藜麦田里,眼里满是丰收的喜悦。
再过几天,郝鹏飞的藜麦就会被运到沽源县北麦生态农业公司的车间里,制成藜麦片、饼干、碗粥……北麦公司销售部经理陈海英逐一介绍了这些产品的价格:一袋350克的藜麦片32元,一盒250克的饼干25元,一份净重160克的碗粥要38元……
沿着深加工链条,沽源藜麦走上了升值之旅。该县县委书记赵赞介绍,沽源年产藜麦1.4万吨,全部在本地转化为各种各样的深加工产品。这条长长的产业链和越来越响亮的产品品牌,让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让沽源藜麦产业变大变强,也让沽源有了打造“中国藜麦第一县”的底气。
延伸产业链条,突破“卖原粮、赚小钱”瓶颈
生产线一刻不停地运转着,物流区各种打包好的藜麦食品堆成了小山。“这些都是客户订的货,马上就要发到上海、北京等地。”9月21日,在北麦公司车间,值班班长宋利永忙个不停。
如今在沽源,藜麦可以变成36种产品。其中不仅包括藜麦片、饼干等普通产品,还包括藜麦鱼胶、藜麦露等高附加值产品。沽源县藜麦产业协会会长向永刚介绍,和藜麦原粮相比,深加工产品的价格增长了几倍甚至几十倍。
但就在几年前,藜麦深加工产业在沽源还是一片空白。“那时候沽源藜麦都被加工成原粮售往外地,钱都被别人赚了。”向永刚说。
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因营养丰富而被称为“黄金谷物”。21世纪初,联合国粮农组织发现藜麦是唯一能够满足人体基本营养需求的单体植物,因此称其为“全营养食品”。